051c型驅逐艦改裝?中國051C驅逐艦什麽時候開始服役的?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7-04 17:32:24

051c型驅逐艦改裝?中國051C驅逐艦什麽時候開始服役的?

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051C型驅逐艦,以及051c型驅逐艦改裝對應的知識點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
內容導航:
  • 052C,051C都是防空驅逐艦嗎?兩者相比,性能如何?
  • 請問051C級驅逐艦有多少枚導彈
  • 051C型的軍艦有沒有垂直發射係統?
  • 051C型驅逐艦的發展沿革
  • 我國海軍的051C級導彈驅逐艦上有多少發防空導彈
  • 中國051C驅逐艦什麽時候開始服役的

Q1:052C,051C都是防空驅逐艦嗎?兩者相比,性能如何?

是的

051C是用旅滬級的艦體裝備了單麵相控陣雷達和裏夫-M垂發係統SA-N一6C導彈,解決了艦隊中遠程防空能力的問題,完成了旅滬級原先最求的目標。但是艦體隱身性能較差,導彈射速太慢。

052C隱身性能比較好,安裝了四麵固定相控陣雷達係統,外觀類似裏夫的垂發係統和海紅旗9導彈。情報搜索和處理能力好,能同時的攻擊目標多,導彈頻控和射速都更好。但是射程相對短一些。

綜合來說052C更優秀些

Q2:請問051C級驅逐艦有多少枚導彈

051C型驅逐艦(英文:Type 051C Destroyer,北約代號:Luzhou Class Destroyer,中文:旅州級驅逐艦,或以首艦沈陽號命名為沈陽級驅逐艦,英文:Shenyang Class Destroyer)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隸下的大型防空導彈驅逐艦。本級艦共兩艘,於2004年底至2005年中旬於葫蘆島大連紅旗造船廠建造下水。


本級艦配備30N6E1型被動相控陣(無源電子掃描陣列)雷達,主防空武裝為俄羅斯製RIF-M區域防空導彈係統(北約代號:SA-N-6“怨言”Grumble),衍生自陸基的S-300F,曾配備於蘇聯海軍主力基洛夫級巡洋艦和光榮級巡洋艦上,具備一定的反彈道導彈能力。


“裏夫”M防空導彈係統八聯裝垂直發射裝置6座,備彈48枚,搭載的48N6型防空導彈(彈長7.5米,彈徑0.51米,有144千克重的破片殺傷戰鬥部,速度6馬赫,最大射程150公裏,射高27000米)


這個是前方的兩個垂直發射裝置,後麵還有四個。


四聯裝鷹擊-83(YJ-83)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,射程150千米。這個可以裝八枚反艦導彈。


二者總共56枚導彈。

Q3:051C型的軍艦有沒有垂直發射係統?

 中國051C型導彈驅逐艦的防空導彈是老毛子的“裏夫一M”中程艦空導彈係統,北約稱為:SA-N-6導彈垂直發射係統。

SA-N-6是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防空導彈垂直發射係統,比美國領先了5年左右。它的發射裝置在艦中後部的甲板下麵,沿縱線兩側對稱排列,每邊4個,共8個。發射井內沿圓周布置8個導彈發射筒,總共備彈64枚。SA-N-6為S-300的艦用型,指令製導,半主動雷達尋的,戰鬥部重90千克,射程100千米,射高27千米。

 這裏首先統一型號叫法,俄羅斯1993年列裝服役的S-300PS出口型號稱作S-300PMU-1,是S-300係列裏第一個具備有限反彈道導彈能力的型號,西方稱之為SA-10C。這是一種先進的機動式多通道全天候防空武器係統,既能對付高性能的作戰飛機,也能對付巡航導彈或其他空中目標。該係統可發射12枚導彈同時攻擊6個目標,每發導彈的發射間隔時間為3秒鍾。S-300PMU-1自動化程度高,反應時間小於15秒。2枚同時射擊時,對戰鬥機的的毀傷率為88%~97%。對導彈的毀傷率為62%~90%。在移植到海軍後,西方稱之為SA-N-6"雷聲",俄海軍稱之為S-300F"裏夫"-M,為了適應海上惡劣的作戰環境作了一些相應改進,可以在5級海況的情況下正常使用。"裏夫"-M是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防空導彈垂直發射係統,比美國領先了5年左右,俄方聲稱"裏夫"-M擁有在海上實施機械化再裝填的能力。

該係統所用的導彈型號為48N6E,長度和早期的5V55係列導彈基本相同,但直徑加大,以容納更多的固體燃料,得以使48N6導彈的射程從5V55的90千米增至150千米(但對導彈的有效射程仍為40千米),最小射高10米,最大射高25千米。製導方式仍為半主動雷達製導+末段TVM(通過導彈跟蹤)修正。48N6E彈長7.5米,彈徑0.515(508)米,彈重1900(1800)千克,有144千克重的破片殺傷戰鬥部,平均速度1800米/秒,最大速度6馬赫。值得一提的是該導彈具有信息傳遞功能,當彈載雷達啟動後,可以將"看到"的空域傳給母艦。

再看火控雷達,115應該沒有采用"基洛夫"級前3艘采用的3R41"前罩"製導雷達,而采用和4號艦"彼得大帝"一樣的30N6E1"墓石"目標搜索與製導雷達。該雷達直接從陸基型號30N85改進而來,重要的是我們有使用和維護陸基型號的經驗(空軍地空導彈部隊),且該雷達的國產化型號曾經在海軍的970號試驗艦上出現,從技術上講應該已經吃透。該雷達采用S波段,可折疊平麵相控陣,探測距離300千米,有低空、中高空、彈道導彈三種掃描模式。同一時刻最多可以跟蹤48個目標,並製導12枚導彈攻擊其中6個。

Q4:051C型驅逐艦的發展沿革

051C並未沿用深圳號的海鷹381乙對空搜索雷達,而改用一具與052B相同的俄羅斯Fregat M2EM(北約代號頂板,Top-Plate)3D對空搜索雷達,安裝於艦體中段的二號桅杆頂端;而為了承載重量更大的Fregat M2EM天線,051C的主桅杆經過修改,比原本深圳號更為粗壯,邊緣也從原本深圳號的圓弧形改為折角,可降低雷達截麵積。此外,原本深圳號前桅杆頂端的363S對空/平麵搜索雷達,在051C上被一具擁有球型護罩的364型對空/平麵搜索雷達取代。與052B/C相同,051C在艦橋頂部安裝了一套俄製MR-331 MINERAL-ME(北約代號Bandstand)反艦導彈/艦炮火控雷達係統。

由於取消了海紅旗-7短程防空導彈,連帶也不需要配套的345型火控雷達,051C艦橋頂部的雷達平台由原先深圳號的二階簡化為一階。051C二號煙囪後方的艙室由深圳號的單層加高為雙層,其高度大致與尾艛相當,可能是為了容納更多電子設備;此外,原本位於後桅杆兩側的衛星通信天線平台挪到桅杆後方。RIF-M係統的30N6E1相控陣火控雷達安裝於尾艛前端,依照旅海級的原始設計,隻有這個位置能被用來容納30N6E1,不過前方擋著高大的桅杆與煙囪,使30N6E1雷達在艦首方向出現死角。由於尾艛安裝了30N6E1,原本051B的517型A波段八木天線對空搜索雷達就被取消了。051C最重要的武器是RIF-M防空導彈係統。使用八聯裝冷發射式轉輪垂直發射器(每套發射器隻有一個點火裝置,彈艙以旋轉讓八支發射管共用點火裝置),製導模式為中途慣性製導/數據鏈指揮+終端Trace-via-Missile(TVM)。搭配30N6E1型相控陣搜索/火控雷達(使用單麵可轉式天線),功率較原本的雷達更為增加,最大搜索距離達300km,能同時製導12枚導彈攻擊6個不同目標,最大射速約為每三秒鍾一發,在五級海況以內都能有效發射,並可穩定地追蹤戰術彈道導彈。051C配備六組八聯裝的SA-N-6C垂直發射器,艦橋前方的B炮位配備兩組,另外四組設置於尾艛結構末端,因此犧牲了原先051B的直升機庫設施。

SA-N-6C彈長7.5m,彈徑增至1250px,重量增為1780kg,發動機推力與彈頭威力都5V55型更進一步強化,最大射程約150km,最小射程5km,最大射高增為27000m,最小射高號稱隻有10m,最大飛行速率2000m/s(約4.47馬赫),最大攔截速率2800m/s(約6.415馬赫), 戰鬥部重量增至144kg,可散布20000個4g重破片。051C使用的則90年代初期推出的S-300FM,性能相當於S-300PUM-1(S-300F與S-300PUM-1實際上是由不同的設計局開發的獨立產品),俄羅斯外銷型號為RIF-M,北約稱為SA-N-6C或SA-N-20。S-300PUM-1是S-300PS的出口型號,1993年開始進入俄羅斯服役。 S-300MF使用90年代初期推出的48N6導彈,稍後又換成射程增為150km的48N6E導彈,中國051C使用的就是48N6E。


Q5:我國海軍的051C級導彈驅逐艦上有多少發防空導彈

其實不必討論051C有多少發防空導彈


隻要討論其使用的垂發係統的彈量


其使用的俄羅斯的“裏夫”垂發係統 北約代號SA-N-6 也就是俄羅斯路基防空係統S-300的艦載版


艦載“SA-N-6”係統主要用於打擊各種來襲的飛機和亞音速導彈,可同時對付多個目標。蘇聯防空導彈武器的發展規律一般都是先有陸上型。再通過改造移植到艦上。陸上型S-300於1972年完成最初的飛行試驗後 。立即著手發展海軍型,即“SA-N-6”。作為當時即將發展的“基洛夫”級導彈巡洋艦的標準配置。由於“SA-N-6”導彈係統的尺寸較大,且裝彈數量較多,蘇聯海軍主要將它裝備7000噸級以上的大型水麵艦艇


發射係統包括導彈貯運發射筒、發射井及彈庫。 導彈的貯存、運輸和發射都由貯運發射筒完成。貯運發射筒頭部有較厚的易碎蓋,背麵刻有預製溝槽,在3個大氣壓的作用下即可破碎。底部有固定導彈機構、導彈彈射器、2個燃氣發生器,沿發射筒水平方向的兩側有活塞筒及推杆,下部有電纜及導軌。


貯運發射筒在導彈發射後,經過一定修複如更換頂蓋等,可重複使用3>4次。


在每個發射井內都設有一個大的轉柱,是圓筒形。轉柱上掛有帶貯運發射筒的導彈8枚,彈筒圍繞著轉柱分布,掛彈後轉柱直徑為3.8米,轉柱下麵還有轉動機構。待發射導彈轉至發射井口後,這枚待發導彈被加電並裝定參數,其它導彈可進行射前檢測。


彈庫是一個大通艙,由4個、6個或8個發射井組成,高約9米,四周有裝甲保護。


“裏夫”M艦載防空導彈 ⠠


俄羅斯“裏夫”M艦載防空導彈係統,俄文:𐺑€𐵐🐾𑁑‚𑌭M“堡壘-M/暗礁-M”,北約代號SA-N-6⠇rumble“雷聲”,⠨鲤🂧𕱦˜300PMU-1艦載型。“裏夫”M係統是世界上第一種采用垂直發射的艦載防空導彈係統,一套典型的“裏夫”M係統包括1部目標搜索雷達,1部導彈製導雷達和“左輪槍”式發射單元。2002年4月份,中國與俄羅斯正式簽定了一項從俄羅斯購買2套艦載“裏夫”M防空導彈係統的軍貿合同,總價值2億美元。


“裏夫”M係統配套的火控雷達是30N6E1相控陣火控雷達,該雷達采用S波段,可折疊平麵相控陣,探測距離300千米,有低空、中高空、彈道導彈三種掃描模式。同一時刻最多可以跟蹤48個目標,並製導12枚導彈攻擊其中6個。

⠂ ⠠該係統配用的防空導彈為48N6E型,采用慣性製導和主動雷達末端製導,導彈的戰鬥部由20000個4克破片組成,可攔截速度2.7千米/妙、射程1500千米來襲的戰術彈道導彈,最大攔截距離40千米,最大攔截高度25千米。

發射裝置使用8聯裝冷發射式轉輪垂直發射器,每套發射器隻有一個點火裝置,彈艙以旋轉讓8具發射管共享點火裝置。


從圖上可以看見有6座發射裝置


而每個發射裝置加上備彈共有48枚


望采納!!

Q6:中國051C驅逐艦什麽時候開始服役的

中國第一艘051C驅逐艦115“沈陽”號於2003年底在大連船舶重工動工,2004年12月28日下水,2006年年底正式於北海服役。

關於051C型驅逐艦和051c型驅逐艦改裝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,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?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,記得收藏關注本站。

查看更多關於051C型驅逐艦的詳細內容...

顶: 1686踩: 2757